查看原文
其他

抖音爆红 “二叔”张嘉译带得动西影厂吗?

屠城校尉 西安金融棒棒糖 2020-12-30

10天以来,张嘉译在西安拍戏的短视频在抖音上火了,尤其是在徐家庄城中村的段落引得无数乡党捧场,累得二叔一边辛苦拍戏,一边还得劝阻热心观众:“哎,大姐,就说你哩,可不敢大声说话”。

▲《装台拍摄现场》(抖音截选)

说点题外话,为什么在西安“人人都爱张嘉译”?原因很简单,一是他属于从陕西走出去的大明星,二是他演出了许多经典角色,如《蜗居》、《悬崖》、《一仆二主》、《白鹿原》等。不过,最关键的原因,恐怕还有一条,就是“大器晚成”所自然流露出的亲和力,观众缘特别好。至于为什么叫二叔。有一种说法是《生逢灿烂的日子》里扮演郭家老二,还有一说是网络用语,形容仅次于父亲的喜爱。


但我们不是追星的公众号,我们今天关注的是张嘉译此次拍戏的合作方——西安电影制片厂。


陕派力量大集合



二叔本次来拍的戏叫《装台》,30集,在3月17日的开机仪式上,曝光了许多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显示——这部剧汇聚了“陕西影视的最强力量”。

▲《装台》启动仪式

《装台》剧本是陕西作家写的:由陕西作家、一级编剧陈彦(陕西镇安人)同名小说《装台》改编,其创作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被称为“西京三部曲”,其中《西京故事》已经播出(主演是陈小艺、张国强,拍摄方是曲江丫丫影视)。陈彦曾三度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三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多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装台》编剧是西影厂知名编剧:邀请到西影马晓勇担任编剧,马晓勇曾编导过多部影视并获奖,代表作是《重案六组》。


《装台》导演李少飞是西影厂导演刘惠宁的爱徒:祖籍宁夏,毕业于陕西艺术学校,曾以演员身份被西影厂名导刘惠宁发掘出演了《道北人》、《你是我兄弟》,今天则执起导筒。刘惠宁则很有名,出生于陕西,先后拿出了《我的父亲母亲》、《相爱十年》、《12·1枪案》等名剧。


《装台》主演大多和陕西很有缘:(根据公开信息或抖音视频)

1:张嘉译:西安人,199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西影厂,早年多次受黄建新等厂内导演鼓励。


2:闫妮:西安人,小时候家就住西影厂旁边,后来上了西安财经学院,因《武林外传》一炮而红,与张嘉译合作的《一仆二主》堪称一对好CP。


3:陈小艺:陕西媳妇(丈夫是刘惠宁)。


4:尤勇:西安人,1988年参演《疯狂的代价》步入影视圈,该片由西影厂出品,当时他的名字还叫尤勇智。

《装台》出品方之一是西安电影制片厂。

▲陕派演员 左起:张嘉译 闫妮 陈小艺 尤勇

看了这个名单,糖豆们都应该清楚,我们为什么说“《装台》几乎汇聚了你叫上名的陕西力量”,也是我们决意关注西影厂的由来。


从“曾经”最高处跌落



郭德纲曾开玩笑地介绍岳云鹏:“这个可了不得,他是德云社前几年最红的演员”,现场一片笑声,毕竟这是说反话,但这么说西影厂,则一点都笑不出来。关注陕西财经的朋友常常举起例子来就说,海燕折翅、黄河断流,这都是工业领域的,其实在文化领域,西影厂确实是“断崖式下跌”。


我们不就这个问题作详细表述了,熟悉陕西影视业的朋友都很清楚那个名单很长,例如吴天明、张艺谋、陈凯歌,也拿下了金熊、银熊等,西影厂也被称为“曾经代表华语电影的最高成就”。但今天,我们重点要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某位研究影视产业的学者总结了以下几条:

1:西影厂崛起有“大历史”原因:80年代中国文艺界迎来黎明,当时的特点是“计划下的电影”,体制原因导致影视界集体压抑,随之而来的“体制改革+拍摄权利”,让六大制作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有了冲破苦闷的前提。


2:西影厂崛起有一定的文化成因:尽管张艺谋早年的片子被称为“展现中国人的难堪与落后”,但这种浓浓的“西北题材”在新中国电影史上也是开篇之作,看了十年“高大全”的中国人还是非常新鲜的。


3:西影厂的崛起有“人的偶然”因素:这个人是吴天明,吴天明1983年担任西影厂长时只有44岁,胆子很大,锐意改革,他曾回忆:“有骂娘的,有去省里上告的,我家曾经接到一个匿名电话,上来就骂,我也不客气就回骂”。由于事实证明其贡献太大,2005年第一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奖的“导演终身成就奖”就给了65岁的吴天明,这几乎是“第五代导演”给予他的一个集体感谢——没有他,第五代也许就不会是这种面貌。

▲吴天明与仍旧活跃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

对体制内干部而言,“一个强人”的作用有多么关键,大家都心中有数。在这个背景下,吴天明早在1985年就实现了马云退休时所说的“强将如林”,但从90年代起,衰败景气连番上演,《新京报》曾在2005年大篇幅报道时回顾了“西影现象”,文中引用了时任西部电影集团副总裁孙毅安的感受:“在西影最困难的时候,招待所、摄影棚都人去楼空,各奔出路了”。


好吧,我们看看原因。


1:主要原因是中国电影集体不景气:中国电影最衰弱的年份就在这一阶段,“大河无水小河干”,原因很多,例如电视剧的火爆(想想《渴望》的盛况),每年10部进口大片的冲击,民营影视公司的出现,这些都导致电影票房整体下滑。

▲历年中国年度总票房

2:吴天明出走这个原因涉及到个人,西安金融棒棒糖没有作更多了解,暂时不表。


3:后续改革探索无力这个原因也比较复杂,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难点,《新京报》在题为《西影厂到西部电影集团 一个电影厂和它的时代》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位以内部退养方式下台的中层不无愤怒地说:“什么改革,几任领导就是卖地挣钱,没有人管职工死活”。企业内部的不满到了这一步,恐怕就确实难以化解了。


4:头部效应出现2005年之后,中国电影工业恢复成长,但此时出现了大两分化,一是影视人才剧烈地向北京集中(美国也集中于纽约和洛杉矶),二是民营影视业剧烈成长(如华谊兄弟、博纳影视、万达影视等)。这种因地域原因和资本原因导致的“集中”,在事实上成为重挫西影等传统国有大厂的又一根稻草。


西影厂的未来在哪?



西安金融棒棒糖的重点关注是“金融+公司”,西影厂作为重要的文化企业,我们虽然不够专业,但还是想为糖豆们做出较为有力的分析。


先看看“曾经的未来”:这是在2000年前后的一个时期内,西影厂为自己规划的前路。


在这个阶段,(背景是2000年成立了西影股份、2003年成立了西部电影集团,为了利于阅读,我们全部简化处理)曾经的管理层展示过一定的“未来”,例如把突破口放在“西部电影频道”,利用西影的闲置厂房和西安外国语学院合作创办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甚至还包括一个占地140万平方米的“西部影视城•汉唐明珠电影主题公园”。2004年11月西部电影集团到香港招商的时候透露这个项目总投资高达37亿元人民币,并“计划5年内竣工,2008年投入营运”。


当然,截止目前,我们也没有看到这个项目。

▲西安电影制片厂

再看看最有价值的“新未来”。主要信息源是《每日经济新闻》2016年12月对西影集团总经理赵文涛的采访。一个突出的背景是,这个时候,中国影视业早已“满血复活”。而赵的预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009-2016内地年度总票房走势

1:集团改革是解决西影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并重新梳理旗下业务板块:不表,理解其意是要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2:主抓主业是西影围绕电影,只专注做电影及衍生:这是核心内容。赵面对媒体讲了两段话:


其一是电影部分,要“重新启用西安电影制片厂”,把西影集团持有的优势资源、股权、IP等装入西安电影制片厂这一全新平台,支持其做大做强,成为西影影视主业振兴发展的核心。


其二是电视制作部分,把分散的力量整理成一个统一的业务大部门叫电影制片中心,会重点发展数码制作公司,除此之外的“僵尸企业”会逐步清理。


3:老厂规划改造是对现有的西影厂区再规划,打造“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2016年时赵说计划是投资7亿元,建设数字特效摄影棚、西影电影博物馆、西影国际影城及其他产业配套,计划2018年初打开围墙正式对外开放。但最新的状态是,现在只能算是“半打开”局面,暂时能看到的只是几家环境很好的餐厅(但确实也贵)。


4:资本运营是要将西安电影制片厂这个平台推上市,另成立产业资金:暂不表。


也许真要“优先电视剧”



坦白说,赵文涛的规划挺理性,但他要面对的是“已经高度集中”的制作市场,依托陕西、依托曾经的辉煌,从“电影方面”想要重振“西影”一点都不容易。


这是西安金融棒棒糖的一个预期。头部市场的形成远非一日之寒,中国电影工业之路今天可以说是真的百花齐放,但核心则与全球同步,不是“名导制”就是“明星制”,而且由于观众的全球化看片经验,口碑对票房的影响正在急剧放大。这样的情况下,希望西影厂能够与华谊、阿里、博纳、万达等“体制更灵活、资金更充裕”的对手一较高下,实在胜算太小。


因此,我们真正的看法是,未来西影厂的“影视主业”真要复兴,可能只有两条路走。(至于改造老厂区等我们真地是不太关心)


1:以“猎人思维”突破电影方向:寻找现实主义题材的突破。如果不想学宁夏电影制片厂“赌博式投资”《画皮》一样,那我们建议真心向沙米尔·汗学习,《摔跤吧爸爸》在引入之前,谁会相信沙米尔·汗会创造票房奇迹。之所以要这样建议,因为大卖的电影真地投资太大,对剧本、明星、导演的要求太高,尤其是对“现象级题材”的把握难度,以西影今天的资源,着实难以实现,只能是碰到了就干,碰不到就歇。


而且数据显示, 2018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TOP50中,只有12部实现了盈利,32部亏损,投入越大盈利越难。

▲近年热门国产电视剧

2:以“农夫思维”深耕电视剧方向:无论是上星还是网播,电视剧的市场还是很大(当然央视积压的电视剧也是天文数字),这里就需要关注“山影现象”,远的有《琅琊榜》、《伪装者》,近的有《欢乐颂》、《外科风云》、《大江大河》和《都挺好》,出品这些“热剧”的都是同一家公司——“正午阳光”,而在2011年,他们只能算是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的一个工作室。(后期出走是另一回事)


正午阳光的工作方法并不难,业内总结的是“新题材+老班底+好演员”,从这个角度上说,都市底层人物正能量的奋斗正剧,陈彦+张嘉译+闫妮+刘惠宁(带出的徒弟)的前中后台,正是“西影学习山影”的一个模式(其开拍公关稿中就说《装台》由剧版《白鹿原》班底团队主导)。


最新的消息是,正午阳光估值已接近90亿元,正在寻求IPO之路。


结语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张嘉译等“受恩”于西影厂的一批明星,刘惠宁等“记忆”于西影的一批导演,才是西影厂真正的资源,不过度追求表面光的“大电影”,作好市场把握较大的“小电视”,也许才是西影厂能够抓住的“真未来”。

二叔,无论你带不带得动,西安金融棒棒糖祝愿《装台》大卖!


值得一读:

方元资产“四板”融资1亿 为何票面利率只有3%


科创板“受理”铂力特 西高投“笑不动了”


三角防务今日“过会”—— 陕西第51个


给“中国马斯克”们护航 西高新有了中国首个保险创新研究院


苏明玉:在陕西“就业”有点难


注:棒棒糖微信粉丝交流群已经开通了! 想要加入我们,可添加小编微信哦!

微信号:Neptune5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